1,发展历程:
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物理专业实验室始建于1986年,与之对应的本科专业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。因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,2001年安徽大学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改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,同年,申报材料物理专业并获批准,并于2002年材料物理本科专业开始招生。目前,已毕业9届,同时有4届在校。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壮大,材料物理专业实验室不仅能开设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实验,还特别注重因材施教,充分结合科研工作为本科生开设选做综合性实验、设计性实验,从而把材料物理实验与现代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。为提高本科生的素质教育水平,做出了贡献。
2,实验室现状:
根据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规划,2006年材料物理专业实验室由老校区整体迁入磬苑新校区专业实验楼,现有实验用房780平方米。经过安徽大学“211工程”二期专业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建设,实验室仪器设备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,目前有仪器设备205台(套),总价值约为360万元,其中大型精密贵重仪器(5万元以上)21套。
实验室现拥有一支中青结合、具有较高理论水平、丰富实验教学经验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。实验室现有专、兼职实验人员6人。其中教授2人、副教授2人、高级实验师1人、讲师教1人。其中博士学历为4人,硕士学历1人,本科学历1人,全部为中青年教师。现任实验室主任:吴明在,男,教授,主要从事光电纳米结构材料教学、实验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。
3,实验教学任务:
材料物理专业实验室所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有:材料物理实验、大学生科研训练、本科生毕业论文。近三年来,每年开出实验项目15~20个,接纳材料物理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360人,同时,三年共接纳120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。
材料物理专业实验室开设实验情况如下:
4,主要成果:
材料物理实验室教师长期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,不断用高新技术手段更新改造现有实验教学内容、方法和设备,紧紧围绕“材料制备”、“材料结构分析”、“材料磁性分析”、“材料光谱分析”和“材料电学分析”五大模块,自己设计实验、研制设备、编写实验教材。在磁性物理、纳米材料等方向,开出了“半导体光催化剂光降解特性测试与分析”、“椭偏光谱仪测试薄膜光学参数”、“Sol-gel法制备光学薄膜”、“软磁材料交流特性分析”等设计和综合性实验项目,特色鲜明,实验项目新颖,实验设计和分析手段位于国内先进水平。
近五年来,材料物理实验教学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计划支持1项,获批校级精品实践课程1项,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(第三署名)1项,发表教研论文6篇,科研论文(SCI 收录)50余篇。实验室还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、教育部博士点项目1项,安徽省科技厅项目4项,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项。
5,发展规划:
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,建立一批国内一流水平、并能反映当前最新科技成果的材料物理专业实验,使其涵盖磁性材料、半导体、纳米材料、薄膜物理、光电信息材料和材料结构分析等领域。在教学方法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,以开放式教学体系为主,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。综合性、设计性实验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题目,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写出实验方案,独立完成实验,并写出较高水平的实验报告。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,为发挥实验室资源优势,实验室还接受了校内科研、科技产品开发、实验技术研究等任务,努力使实验室逐步建成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多功能开放实验室。
友情链接: |
|
|
|
|
|